您的位置:3701安卓网 > 攻略资讯 >

赛车计划2 图文攻略 全赛制赛道车辆及策略解析攻略

2023-09-25 09:01:31 来源:网友整理

《赛车计划2》图文攻略,全赛制赛道车辆及策略解析攻略(含“全赛道/车辆列表”“全赛制解析”“调校/策略”)

赛车计划2 图文攻略 全赛制赛道车辆及策略解析攻略

By annyroal36

游戏介绍

《赛车计划2(Project Cars 2)》是由Slightly Mad Studios制作,万代南宫梦发行的一款赛车竞速类游戏,是《赛车计划》的最新续作。游戏将加入11款保时捷赛车,游戏将会收录超过180款车型,让玩家尽情驾驭世界顶级赛车,感受在赛道上风驰电掣的快感。

键位操作

注:《赛车计划2》的标准键位使用移动鼠标控制方向盘的,建议键盘玩家重新自定义适合自己的方向盘操作。

移动鼠标:方向盘;

鼠标左键:油门;

鼠标右键:刹车;

shift键:手刹;

insert键:升档;

delete键:降挡;

空格键:动能回收系统;

G键:请求进站;

J键:制动防抱死系统;

M键:稳定控制;

K键:牵引控制;

O键:自动离合器;

F键:切换视角;

B键:看后;

WASD键:车内视角时进行观望;

【】键:减少或增加可视角度;

+-键:后一个或前一个回放摄影机;

回车键:重置车辆;

Z键:对手名称;

C键:切换信息显示模式;

Tab键:显示单圈信息;

N键:车辆管理;

T键:游戏内聊天框;

菜单/界面介绍

生涯菜单

你即将踏上终极车手的略称。你可以在赛事中心管理你的赛车生涯。

新车手:你的生涯再次开始。输入你的车手详细咨询,包含姓名、首字母及国家/地区。

继续车手生涯:读取游戏存档。

管理车手:可以再次删除你的车手生涯存档。

生涯赛事界面

你一共可以选择26项不同的赛车赛事进行你的生涯模式。

但要注意,你初始开展车手生涯时,只能够选择等级6至等级3的赛事,需要先完成等级3的赛事,你才能解锁更高级的赛事。

换言之,在这里你必须决定是否要从最底层(等级6),一路通过各阶级达到以等级1的顶端。如果没有,则需要再一次尝试相同阶级的赛事。

游戏一开始会推荐你进行卡丁车赛,因为驾驶卡丁车操控相对简单,可以让你很好地融入游戏。

系列赛界面

当你已选择了你的赛事,是时候决定要在哪个系列赛开始你的生涯。系列赛架构会根据你所选择的赛事而不同。

有些会有多个起始点,有些只有一个,还有一些只有单向系列赛。

比赛日期:在屏幕的右侧一般都会显示当前系列赛的单个赛段比赛日期,单个系列赛多数是4个或以上赛段。

系列赛:屏幕左侧显示你现在参与的赛事有多少个系列赛,一般要先完成地区系列赛,才能够参加该项赛事的世界总决赛。

赛期:你可以选择“短赛期”又或者是“完整赛季”。

规则:了解完这个赛事的系列赛和赛段树木之后,你就要熟读赛事的规则。

赛事的规则一般包含跑位分配规则、积分规则,如果有惩罚规则,那么你就要注意了。

车手网络界面

车手网络中显示你的个人资料。你可以在此检视你的赛车竞争执照的细节,编辑你的在线个人资料的信息,以及观看你的所有游戏成绩、相片及影片。

选择车队/签约界面

现在你先选好参加这次赛事的车子,一般来说生涯模式中规定的车子并没有性能上的明显差异,只是外观涂装的不同。

选择不同颜色的车子,也就会决定你加入哪支车队(因为赛车计划2没有获得任何车队的授权)。

选好车子以后,车队会发给你一份邀请函,只要你点击签名位置,就可以直接签下去。一旦这么做,你的终极车手之旅就准备好启程了。

生涯统计表界面

主画面:生涯统计表是管理职业生涯的主要平台。在首页标签下方,显示所有与你目前参加的主要系列赛有关的内容。你可在此进入每一回合的赛道、剑士赛事日历、检查来自队友或其他人的电子邮件、检视你的系列赛排行,以及读取前场比赛的新闻头条。

制造商赛事:在生涯中驾驶指定制造商的车辆,并获取熟悉度,可解锁制造商赛车。

邀请赛事:在你的生涯进度中,你会受邀参加赛事。邀请赛事有不同的赛事项目,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和重玩,且不限次数。

进度及设定:在此你可检视你的生涯进度。你也可以查看你赢得的奖杯和荣誉,以及尚未达成的成就。你也可以在此为赛事设定对手的难度等级。

回合开始界面

这是你即将进入的回合的最终概要。你可在此设定你要参加哪些比赛,还有比赛的长度。一旦准备好了,点击开始然后上场。

在此界面,你要注意的是赛道的缩略图,当中蓝色部分是高速路段,绿色部分是平稳路段,红色部分是低速路段。

在地图缩略图上方还会显示此次比赛属于单个系列赛中的第几场比赛。

而屏幕右上方会显示赛事限时以及圈数。

加载界面

加载界面其实大多数内容跟回合界面类似。

在这里你要留意的是对赛道数据补充的两项信息,分别是赛道长度以及弯道数。

另外你要注意今天的天气情况,稍后时间就可以根据天气来选择你的轮胎。

最后就是了解这条赛道的相关记录,你可以参照世界最top的玩家比赛用时作为你的比赛目标。

预赛界面

在查看预赛界面时,会看到参加者名单。你也可以藉由点击地图图示来查看赛道的详细地图。

如果有必要,你也可以在此比赛开始前变更你的车辆设定或进站策略。

此外,你也可以在选项中将HUD摆设自定义为符合你的风格。准备好赛车时就按下开始按键吧。

比赛界面

地图缩略图:地图的指向与行车方向相同,也即是说,没有固定方向的指北针。

圈数与排名:“L”为“圈”,显示为当前圈数与总圈数的比值关系(如第一圈,L1/10);“P”为“玩家/车手”,显示为玩家当前位置与总车手人数的比值关系(如第一名,P1/10)。

比赛时间:它累计玩家在当前赛事的行驶用时。当中还记录了前一圈赛事的用时以及最佳圈速用时。

仪表盘:(仅限车内视觉)部分车辆的驾驶盘或仪表盘上会有详细的档位、转速表、车速表、四轮状况、油量、最佳切换档位提示等关键信息显示。

车速与四轮状况:屏幕的右下角,当轮子不受到非正常压力之下,它们会显示为绿色,稍微受到压力会显示为黄色,受到剧烈压力会显示为红色。四轮状况右侧是车速以及当前档位,车速以英里作为单位(MPH),而档位就会以数字来表示,当设置为手动挡,那么倒车就应该是R档,静止的车辆显示为N档。

指引路线:(仅在辅助系统当中开启了指引路线时)指引路线会出现在眼前的道路上,绿色表示可以尽情踩踏油门,而黄色表示已经收油门,而红色则表示该刹车。

起步灯:(仅在赛事起步时出现)屏幕上方出现四行四列的圆圈,当倒计时出现,它们会逐排往下点亮(呈现红色),当最后排是绿色,一旦最后一排被点亮其余的灯泡都会变成绿色,意味着此时就可以起步发车。

轮胎状况:按一次C键可以显示轮胎状况,当轮胎由绿色变为黄色,就表示轮胎出现磨损,当轮胎变为红色的时候,就表示轮胎已经损坏,而且对你的赛车性能造成极大影响。

比赛结束界面

赛车的一切都在于结果,而这里就是可以查看你的成果的地方。

所有车手都按照结束为止排序于排行榜上。你也可以看到每一位车手获得的分数,还有显示与其他车手及他们的比赛时间差的相关情报。

如果系列赛有分配车队积分,你也可以在此查看车队的分数。

立即比赛菜单

自订比赛:建立自定义脱机赛事(单场赛事)。

私人联系:你的私人测试比赛。

在线浏览:加入来自世界各地的赛事。

建立在线赛事:建立自定义多人赛事(单场赛事)。

自订比赛界面

这里是在你直接加入快速比赛前可选择车辆及赛道,或设定自定义周末赛事的地方。

如果要设定自定义周末赛是,你可决定对手的数量和技术,并设定其他赛事设定、比赛设定和常规与规则。

要加速此流程,你也可已使用赛事预设来自动设置一组与你选择的预设相对应的设定后,再开始调整成你喜欢的周末赛事。

车辆选择界面

在此你可以选择要驾驶的车辆。车辆会以制造商列出,但你也可已用“分类”选项以车辆等级列出。或者,你也可以按字母检视。

与生涯模式选择车辆不同,在此,你选择一辆车以后不会有车队跟你签约,而是根据该车的等级来决定你即将参加的赛事(譬如你选择卡丁车,那么就是选择参加卡丁车赛事)。

赛道选择界面

在此你可以选择要竞赛的赛道。可以检视赛道场所,所选赛道都会个别显示,或按字母显示,所哟的赛道将会显示于单一列表上。

要注意,部分赛道是包含“逆向”、“短道”多个版本,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挑选。

常规与规则界面

你可以在常规与规则中设定赛事处罚的宽松度,以及要启动或停用的处罚。

共有四项处罚可以激活,分别是赛道限制处罚、允许的加时处罚、通过维修区处罚、出维修区处罚。

赛道限制处罚,禁止两轮以上跑出赛道,否则罚分;

允许的加时处罚,当赛事限时超过允许的时间,还有赛车在赛道上进行比赛,这些车手都会受到处罚;

通过维修区处罚,以高过规定的速度在维修区内行驶,会遭到处罚;

出维修区处罚,走出维修区的时候,不避让赛道上正常比赛的赛车,会遭到处罚;

全车辆列表

导读:下图中的车辆全是缩略图并非游戏中赛车的建模,想要观看真实的游戏车模,可以点击选择车辆界面中的“展示房”。

另外挑选赛车时,不单止要看它的性能,还需要注意它适合参加的赛事。

车辆型号小常识

首先教大家看车型号的小常识。

“V8”,表示“V8气缸”;

“V10”,表示“V10气缸”;

“V12”,表示“V12气缸”;

“TC”,表示“牵引力控制”;

“Turbo”,表示“涡轮增压”;

“撇号”,表示“后面带的是该车辆的出产年份(非量产年份)”;

“GT+数字”,表示“对应数字的GT赛事”;

“24h”,表示“勒芒24小时耐力赛”;

讴歌(Acura)

Acura NSX

Acura NSX GT3

Agajanian(Agajanian)

Agajanian Watson Roadster

阿斯顿马丁赛车(Aston Martin Racing)

Aston Martin DB11

Aston Martin DBR1/300

Aston Martin Vantage GT12

Aston Martin Vantage GT3

Aston Martin Vantage GT4

Aston Martin Vantage GTE

Aston Martin Vulcan

奥迪(Audi)

Audi 90 quattro IMSA GTO

Audi A1 quattro

Audi R18 e-tron’14

Audi R8(LMP900)

Audi R8 LMS

Audi R8 LMS 24h

Audi R8 V10 Plus

Audi V8 DTM

BAC(Briggs Automotive Company)

BAC Mono

奔利/宾利(Bently)

Bently Continental GT3’15

Bently Continental GT3’16

Bently Continental GT3 24h

Bently Speed8

宝马(BMW)

BMW 1M Coupe

BMW 1M Coupe StanceWorks

BMW 2002 StanceWorks

BMW 2002 Turbo

BMW 320 TC

BMW 320 Turbo

BMW M1 Procar

BMW M3 GT4

BMW M3 Group A

BMW M6 GT3

暂缺

BMW M6 GTLM

BMW V12 LMR

BMW Z4 GT3

凯迪拉克(Cadillac)

Cadillac ATS-V.R GT3

凯特汉姆(Caterham)

Caterham SP/300.R

Caterham Seven 620 R

雪佛兰(Chevrolet)

Chevrolet Camaro Z/28 ’69

Chevrolet Camaro ZL-1

Chevrolet Corvette C7.R

Chevrolet Corvette Z06

Chevrolet IR-12 Chevy Oval

Chevrolet IR-12 Chevy Road

雪铁龙(Citroen)

Citroen DS3 RX

法拉利(Ferrari)

Ferrari 288 GTO

Ferrari 330 P4

Ferrari 333 SP

Ferrari 365 GTB4

Ferrari 488 Challenge

Ferrari 488 GT3

Ferrari 488 GTE

Ferrari Enzo

Ferrari F40 LM

Ferrari F50 GT

Ferrari LaFerrari

福特(Ford)

Ford Escort RS1600

Ford Escort RS1600(RX)

Ford Escort RS1600(Racing)

Ford F-150 RTR

Ford Falcon FG

Ford RS RX

Ford Fusion

Ford GT

Ford GT LAM GTE

Ford MkIV

Ford Mustang’66

Ford Mustang Boss 302R

Ford Mustang Cobra TA

Ford Mustang GT

Ford Mustang RTR GT4

Ford Sierra Cosworth

Ginetta(Ginetta)

Ginetta G40 GT5

Ginetta G40 Junior

Ginetta G55 GT3

Ginetta G55 GT4

Ginetta G57

Ginetta LMP

本田(Honda)

Honda 2&4 Concept

Honda Civic Coupe GRC

Honda Civic Type-R

Honda IR-12 Honda Oval

Honda IR-12 Honda Road

捷豹(Jaguar)

Jaguar E-Type V12 Group44

Jaguar F-Type SVR Coupe

Jaguar XJ220 S

Jaguar XJR-9

Jaguar XJR-9 LM

KTM(KTM Sportmotorcycle AG)

KTM X-Bow GT4

KTM X-Bow R

林宝坚尼/兰博基尼(Lamborghini)

Lamborghini Aventador LP700

Lamborghini Diablo GTR

Lamborghini Huracan

Lamborghini Huracan GT3

Lamborghini Huracan ST

Lamborghini Sesto Elemento

Lamborghini Veneno

LiGiER(LiGiER)

LiGiER JS P2 Honda

LiGiER JS P2 Judd

LiGiER JS P2 Nissan

LiGiER JS P3

莲花(Lotous)

Lotus 25

Lotous 38

Lotous 40

Lotous 49

Lotous 49C

Lotous 51

Lotous 56

Lotous 72D

Lotous 78

Lotous 98T

Marek(Marek)

Marek RP 219D LMP2

Marek RP 339H LMP1

马自达(Mazda)

Mazda MX-5 Radbul

麦拿仑/迈凯伦(McLaren)

McLaren 570S

McLaren 650S GT3

McLaren 720S

McLaren F1

McLaren F1GTR LT

McLaren P1™

P1™ GTR

梅赛德斯(Mercedes)

Mercedes-AMG A 45 4MATIC

Mercedes-AMG A 45 RX

Mercedes-AMG A 45 Touring

Mercedes-AMG GT R

Mercedes-AMG GT3

Mercedes C 63 Coup S

Benz/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

Mercedes-Benz 190E 2.5-16 DTM

Mercedes-Benz 300 SEL 6.8

Mercedes-Benz 300 SL

Mercedes-Benz CLK-LM

Mercedes-Benz SLS AMG GT3

Mercedes-Benz Sauber C9

Mercedes-Benz Sauber C9 LM

宝马迷你(Mini)

Mini Countryman RX

三菱(Mitsubishi)

Mitsubishi Lancer Evo IX

Mitsubishi Lancer Evo VI SVA

Mitsubishi Lancer Evo VI TME

Mitsubishi Lancer Evo X

日产(Nissan)

Nissan 240ZG GTS

Nissan 280ZX IMSA

Nissan 300ZX Turbo IMSA

Nissan 300ZX Turbo LM

Nissan GT-R GT3

Nissan GT-R Nismo

Nissan GTP ZX-T

Nissan KDR30

Nissan Nissan R89C

Nissan Nissan R89C LM

Nissan R390 GT1

Nissan Skyline R32

Nissan Skyline SMS-R

Olsbergs(Olsbergs)

Olsbergs RX Supercar Lite

欧宝(Opel)

Opel Astra TCR

Oreca(Oreca)

Oreca 03 Nissan

帕加尼(Pagani)

Pagani Huayra BC

Pagani Zonda Cinque

Pagani Zonda Revolucion

帕诺兹(Panoz)

Panoz Esperante GTR1

保时捷(Porsche)

Porsche 911 GT1-98

Porsche 911 GT3 R

Porsche 911 GT3 R 24h

Porsche 911 GT3 RS

Porsche 918 Spyder

Porsche 935/77

Porsche 935/80

Porsche 936 Spyder

Porsche 962C

Porsche 962C LH

Porsche Cayman GT4 MR

Radical(Radical)

Radical RXC Turbo

Radical SR3-RS

Radical SR8-RX

雷诺(Renault)

Renault Alpine A442B

Renault Clio Cup

Renault Formula Renault

Renault Megane RS 275

Renault Megane RX

Renault Megane Touring

Renault Megane V6

Renault R.S. 01

Renault R.S. 01 GT3

RWD(RWD)

RWD P20 LMP2

RWD P30 LMP1

SMS(SMS)

SMS Formula A

SMS Formula C

SMS Formula R

SMS Formula X

SMS Kart

丰田(Toyota)

Toyota 86

Toyota GT-86

Toyota GT-86 RB

Toyota GT-86 RB GT4

Toyota GT-ONE’98

Toyota GT-ONE’99

Toyota TS040

大众(Volkswagen)

Volkswagen Polo RX Supercar

全赛道列表

阿尔加维,葡萄牙(Algarve)

蔚蓝海岸,法国(Azure Coast)

蔚蓝赛道,法国(Azure 赛道)

Bannochbrae,苏格兰(Bannochbrae)

巴赛罗那-加泰隆尼亚,西班牙(Barcelona-Catalunya)

巴瑟斯特,澳大利亚(Bathurst)

布兰兹-哈奇赛道,英国(Brands Hatch)

布尔诺,捷克(Brno)

卡德威尔,英国(CADwell)

卡德威尔公园,英国(CADwell Park)

加利福利亚,美国(California Highway)

斯帕赛道,比利时(Circuit de Spa-Francorchamps)

美国赛道,美国(Circuit of the Americas)

戴托纳国际赛车场,美国(Daytona)

DirtFish,美国(DirtFish)

唐宁敦公园,英国(Donington Park)

迪拜,阿联酉(Dubai Autodrome)

富士,日本(Fuji)

Hell场地拉力赛,挪威(Hell)

霍肯海姆经典赛道,德国(Hockenheim)

伊莫拉,意大利(Imola)

印第安纳波利斯赛车场,美国(Indianapolis)

诺克希尔,苏格兰(Konckhill)

拉古纳塞卡,美国(Laguna Seca)

勒芒,法国(Le Mans)

Loheac,法国(Loheac)

长滩,美国(Long Beach)

Ludden Hill,英国(Ludden Hill)

梅赛德斯雪地赛道,瑞典(Mercedes-Benz)

莫哈韦沙漠,美国(Mojave)

蒙扎老式赛道,意大利(Monza)

纽伯格林,德国(Nurburgring)

奥舍斯莱本,德国(Oschersleben)

岩体公园,英国(Oluton Park)

红牛赛道,奥地利(Red Bull Ring)

美国赛道,美国(Road America)

鲁昂-莱塞萨尔赛道,法国(Rouen Les Essarts)

Ruapuna Park,新西兰(Ruapuna Park)

SUGO,日本(SUGO)

Sakitto,日本(Sakitto)

萨马兰奇雪地赛车场,加纳达(Sampala)

银石赛道,英国(Silverstone)

银石经典赛道,英国(Silverstone)

Snetterton,英国(Snetterton)

索诺玛赛道,美国(Sonoma Raceway)

斯帕-弗朗科尔尚赛道,比利时(Spa-Francorchamps)

德克萨斯赛道,美国(Texas Motor Speedway)

沃特金斯格伦国际赛道,美国(Watkins Glen)

Wildcrest场地拉力赛道,南非(Wildcrest)

威洛斯普林斯,美国(Willow Springs)

佐尔德,比利时(Zolder)

国立蒙扎赛道,意大利(Monza)

珠海国际赛车场,中国(ZhuHai)

辅助系统解析

辅助转向

介绍:转向辅助会自动确保在任何弯道都有足够的转向力,同时确保车手可维持车辆转向的操作。

建议:最好关闭了这个辅助,因为很大程度上,你在转弯的时候,车辆像似火车走在轨道上一样,由系统去操纵,虽然玩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方向盘,不过车辆调整方向的幅度会大大减弱。

在弯道想进行超车几乎不可能,尤其是超越AI车辆,你和它们的行车路线几乎一致的,硬生生超车,往往因为无法强打方向盘而发生碰撞。如果你一定要在开启此辅助时,进行弯道超车,建议关闭驾驶辅助,否则你无法以加大油门的方式超车。

再者,你亦很难察觉到在过弯时轮胎的打滑,轮胎损耗自然就会降低,你自然就会失去很多驾驶体验。

刹车辅助

介绍:刹车辅助会自动确保车辆刹车及减速以通过任何弯道,同时确保车手仍握有车辆刹车的主导权。

建议:开启刹车辅助或多或少都跟下面驾驶辅助当中的制动防抱死系统是重叠的。

这个辅助是在指引路线的减速路段和刹车路段中,自动帮助车辆减速,即便你踩死油门,车辆都会因为这个辅助系统而减速。

对于刚开始玩模拟真实赛车游戏的玩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在赛车场上的刹车距离感。但长时间开启这个辅助,你会慢慢失去刹车的敏锐感,避免过份依赖它,最好还是关闭。

要玩好一款模拟真实赛车游戏,“刹车”是关键,可是辅助刹车,往往会选择最保险的方案,譬如有些大直道只是有轻微的弯道或小坡,系统就会强制令到车辆减速,或许真实赛道中这是车手必须应急刹车,可是游戏则是理想世界,所以没必要开启辅助刹车,而你在减速时,应当自行选择激进、冒险而又不滑出赛道的刹车方案。

驾驶辅助

介绍:驾驶辅助系统作为一个母体,负责控制ABS、车身稳定控制及牵引控制。

关闭,所有3种辅助都会关闭,且赛道上时无法切换为开启。

完整,所有3种辅助都会开启,但在赛道上可以切换为关闭。

真实,驾驶辅助系统提供的帮助,将与车辆于真实生活中相对应。

建议:笔者认为这个辅助值得开启,至于选择完整还是真实,就悉随尊便。

首先驾驶辅助当中的三项功能都是真实车辆具备的系统,如果你关闭了,车子在赛道上跑起来就会很容易失控,尤其是在刹车的时候忽然就会打滑。

除非是对自己的操控技术有十足的信心,否则不建议开启。尤其是在与玩家比赛的时候,别人在弯道中轻微碰你一下,你的车子也可能要出大事故。

接下来就简单介绍一下驾驶辅助当中的三项功能。

制动防抱死系统(ABS)会预防刹车时车辆轮胎发生死锁。

将此选项设定为高或低可启用ABS并藉此指定辅助强度(设定为高科减少轮胎发生死锁),同时可在赛场上切换此选项。将此选项切换至“关”时,会完全停用ABS。

注意,此设定可能会被其他游戏模式本身的辅助规则所覆盖,例如计时赛或可将ABS辅助强制关闭的多人大厅及在线锦标赛。

稳定控制,车身稳定控制(SC)会减少车辆滑行的几率,尤其是过弯时。当侦测到开始滑行时,动力将会被切断,或在每个轮胎上套用微量的刹车,以车辆推回期望的方向,进而重拾稳定度。

将此选项切换至“开”时,可在赛道上启用或停用SC。将此选设为“关”时,会完全停用SC。

注意,车身稳定控制(SC)设定为“开”时,由于功能需求,会自动启用ABS及TC。

此外,此SC设定可能会被其他游戏模式本身的辅助规则所覆盖,例如计时赛或可将SC辅助强制关闭的多人大厅及在线锦标赛。

牵引控制,牵引控制(TC)会以电子传感器控制每个轮胎的转速及牵引。

当轮胎失去牵引时(与对侧相比旋转过多),TC会减少该轮胎的动力以帮助车辆重拾牵引。

将此选项设定为高或低可启用TC并藉此指定辅助强度(设定为高科减少轮胎打滑),同时也可在赛场上时切换此选项。将此选项设为“关”时,会完全停用TC。

注意,如果想要关闭牵引控制(TC)就必须停用车身稳定控制(SC)。

此外,此TC设定可能会被其他游戏模式本身的辅助规则所覆盖,例如计时赛或可将TC辅助强制关闭的多人大厅及在线锦标赛。

损伤类型

介绍:损伤类型会决定车辆所能承受的损伤类型。可自4种选项选择。

关,完全关闭对车辆的损伤。

只有外观,损伤仅影响车辆每关,并不会影响性能。

影响性能,损伤影响车辆的每关及性能,但不会导致无法完成赛事。

完整,损伤影响车辆的每关及性能,损伤太多可能导致车辆无法完成赛事。

建议:一般习惯是生涯模式、线下单人快速比赛,就开启“只有外观”或者“关”。说实话,在生涯模式当中,很多玩家都只想刷刷成就/奖杯,跑跑流程、解锁最终的冠军赛。如果说一开场,马上就被AI车撞至报废,这是很恼人的,所以开启适当的损伤辅助就可以了。

至于线上游戏,很多房间都是开启“影响性能”、“完整”,加入的玩家无法选择损伤类型,所以你也不必刻意去改损伤,此时只能被动接受了。不过,如果你是开启了损伤,而房间是关闭损伤的话,你车损系统在比赛中还是存在。

如果说,你在驾驶中喜欢以“别车”来超车、守住身后,或者你厌烦别人“别车”,那么但凡看见这些开启了“影响性能”和“完整”损伤辅助的房间,你就别进去了,要知道即便线上游戏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干净利落的超车技术。

举个例子吧,线上游戏一起步,大家都很在意第一个弯位,因此必然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往往在第一个弯位就会有人遭殃,不论是胡乱超车的人还是受害者,他们的车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谓是两败俱伤。

开启车损可能会对你的驾驶只起到负优化,不过笔者更建议你开启“只有外观”,因为开启外观车损,当你受到撞击的时候,你可以透过语音、Party等方式向撞击你的玩家进行抱怨…(如果是玩家彼此约定俗成一些比赛规矩,直接看回放录像来追究事故原因,也大可不必开启车损)

机械故障

介绍:机械故障决定车辆是否能够承受可能造成赛事终止的机械损害。

这包含引擎爆缸、变速箱故障,或悬吊系统失灵。

将此选项切换至“开”时,车辆有可能发生机械故障。将此选项切换至“关”时,会预防任何机械故障发生。

建议:机械故障有别于车损辅助,导致机械故障的是内因,也就是驾驶车辆的玩家。

如果说开启完整车速,你有可能在第一个弯,车辆就会报废的话,那么开启机械故障,你就有可能在起步就将车辆弄成报废。所以开启机械故障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对于熟悉看转速盘、平时开手波(手动挡)、玩惯带有离合的玩家来说,开启机械故障,对于他们来说影响不大。

如果你平时开自动波,真的不要开这个机械故障。游戏中的赛车几乎都是大马力的怪兽,如果你飞出赛道,车子在吃草(在草地或砂砾上)过后,你打算猛踩油门回到赛道上,因为在草地上车子容易打滑,转速在不到一秒的时候就会突破1万转,有些转速表比较小的赛车立马就会爆缸。

机械故障另一个问题就是波箱/变速箱损坏,如果你长期按照自动波上档的方式,不踩离合直接挂挡,档位的确是挂上了,可是档位之间切换会很生涩(掉链一样),而且车辆会忽然失速,所以一定要记住手动波上档,就要“踩离合再挂挡”。

假若波箱真的坏了,其损坏的档位便是你经常没有踩离合上档的档位,这会导致该档位无法挂挡。这就导致一个尴尬的问题,假若你令到4挡坏了,车子全程只可以用3档。

记住,爆缸的严重性比起变速箱损坏要严重,爆缸直接就是报废,如果是坏波箱,你还可以坚持回到维修站。

机械故障跟车损一样,不会对驾驶造成有益帮助,而且机械故障多数是内部问题,旁人根本就看不到,所以你即便是手动挡大师,也大可不必开启这个有可能帮倒忙的机械故障。

轮胎磨损

介绍:轮胎磨损决定在赛道上的轮胎磨损量。可自3种选项选择。

关闭,关闭轮胎磨损。

真实,轮胎磨损率会合真实生活中一样。

加速,轮胎磨损会比真实生活中来的快。

建议:如果说上述的辅助系统对你的驾驶造成不同程度的负优化,那么开启轮胎磨损就是双刃剑。

全新的轮胎刚落地,它比较不容易打滑,只要稍微磨损一点,轮胎在过弯、及时避让时会出现那么一丁点的侧滑,这对与调整车身来说很有帮助。

但你要记住了,模拟真实赛车,最快的过弯跑法是走线,而不是漂移。轮胎过度磨损,车辆在过弯时损耗更多的动能,对于过弯提速、刹车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笔者建议你开启真实的轮胎磨损辅助。

因为只是开启真实效果,所以你在一场20圈(以内)的赛事中,你大可不必按C键查看轮胎的磨损情况。但如果你的驾驶风格就是属于经常过弯都打滑(打滑越多,磨损越厉害)的,那你就得注意你的轮胎状况了。

燃油消耗

介绍:燃油消耗决定比赛中是否会消耗油。可自3种选项选择。

关闭,此选项切换至“关”时,会防止赛道上的油耗。

慢,此选项切换至“满速”时,会使该车辆的油耗率变为标准真实生活的一半。

真实,此选项切换至“真实”时,油耗率会合标准真实生活相同。

建议:游戏中油耗不会对油缸(整个车身)的重量造成改变,所以开启油耗肯定不会对与你的驾驶带来益处。

加上,很多比赛,哪怕是线上游戏,很多人只愿意跑3圈,顶多10圈(除非是一些刷成就/奖杯的人要跑50圈以上),在20圈以内都视为圈数少,对于你的油耗根本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因此你不需要去补充燃油。

但有些比赛(包括线上比赛)规定正常必须进入一次维修站的话,那你就根据当前油缸的油量以及剩余圈数去判断到底要不要加油,毕竟加油的话又会延长维修站的时间。

总的来说,直接关闭此辅助,除非比赛规定要开启,再由得它自动开启吧。

自动点火

介绍:自动点火决定引擎熄火时是否会自动重新发动。

如果将此选项设定为“否”,车辆熄火时将需要使用引擎发动按钮重新点火。如果此选项设定为“是”,离合器会自动作用按压加速器,并重新点火。

建议:又是一个要利用离合器的辅助功能,但不论你是开惯自动波的玩家,还是熟手,最好是选择开启自动点火。

这个功能是在你的车辆在起跑线准备起步,以及突然失速导致车辆抛锚时,车辆都能够自动点火,无须你手忙脚乱地摁一下离合器的键位。

通常遇到突发抛锚的事件,能够由系统帮忙处理一部分工作,就让系统去处理,因为系统会处理得比你更好、更快。

所以强烈建议要开启,虽然很少情况会突然死火,但防患于未然。

常规与处罚

介绍:常规与处罚可让你决定赛道上会受到哪些类型的处罚。

此选项设为“开”时,处罚将会预设为启用,你可在自定义赛事及在线自定义赛事模式中自行调整。常规与处罚设置为“关”时,会停用适用于强制停站及小丑圈以外的所有处罚。

注意,此选项不会影响自己设有常规的测试赛或社群赛事。

建议: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赛事常规与处罚才能在心理上给你一个暗示——学好走线、超车、封阻技巧。

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线上游戏时就会胡来的玩家,是最好的惩治手段。

就拿坏圈为例,有些玩家经常走捷径(譬如小丑圈)、踩草地超车、胡乱别车,那么他们就必然会出现坏圈,有坏圈情况出现,无论他跑出世界级的用时,也比不上你以干净圈慢悠悠跑完一圈的成绩。

因此你每场比赛,都要实实在在地跑,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驾驶技术。也许在线上游戏你是最后一名冲线的,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你遵循赛车常规,让你获得更好的名次。

手动进站

介绍:手动进站决定你在车辆进入维修通道的进展期间,是否保持对车辆的完全操控,并且自行驶入、停车及离开维修站。

将此选项切换至“开”时,你在维修道时能完全控制车辆。将此选项切换至“关”时,会在车辆进入维修通道时移除所有手动操控,并转由AI操控,直到跨过维修区出口线后,才重拾对车辆的完全操控。

建议:与上面的自动点火类似,这个辅助系统最好交由AI来处理。

如果你选择开启此辅助,你就要面临很多问题,譬如进站限速、停靠维修点、驶出维修站避让等等,人为操控容易失误,并且会面临处罚。除非你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很有把握,否则笔者还是建议你在进站维修这段时间内,你就好好休息片刻,由AI暂时操控车辆。

手动冷胎圈

介绍:手动冷胎圈决定在比赛结束穿越起点/终点线后,是否能继续操控车辆。将此选项切换至“开”时,你在穿越终点线能够继续操控车辆。将此选项切换至“关”时,会在穿越终点线后改由AI操控车辆。

建议:建议开启这个辅助,在冷胎圈当中,如果你对赛道不是很熟悉的话,就当作是练习赛,感受一下赛道,制定简单比赛的策略。

手动动态起跑

介绍:决定动态起跑是否由玩家手动控制。

设定选项为“是”代表你会在动态起跑期间操控车辆,设定选项为“否”代表IA会在现实绿灯前,在动态起跑期间操控车辆。绿灯过后才能重拾对车辆的完全控制。

建议:动态起跑过程中,如果你是选择手动动态起跑,你就可以控制车辆进行切线。根据第一个弯道,你要了解它是左转还是右转,然后考虑是选择内切还是外切,根据这两点,你就要选择通过起点时,你的车辆要靠在左侧车道还是右侧车道。

这样对于你通过第一个弯道很有帮助,因此建议大家开启手动动态起跑。

车辆调校设定解析

赛车技师

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驶体验,向赛车技师反应刹车、下压力、悬挂系统、传动装置的问题。

然后赛车技师根据你的感受对赛车进行适当的调整。

总的来说,赛车技师是“懒人”调教赛车设定的办法,其调整幅度比较大,而且固定,虽然说是很方便,普罗大众都能够轻松使用,但其调教出来的赛车并不会对特定的赛道有针对性,仅仅是对于玩家的驾驶体验进行跟进而已。

刹车

方案:①我没有实时刹住;②我太快刹住了;③我刹车时一直在滑行

介绍:刹车问题的调教,赛车技师主要是针对“刹车制动”,制动系统分为三个级别,第一个是踩刹车,但刹车片稍晚作用,第二个是刹车片一下子起作用,第三个是刹车片迟迟都为其作用。

玩家根据驾驶原装的赛车时的感受,可以选择以上三个方案来调整刹车效果。

下压力

方案:①我在直线很慢;②我在急转弯的时候一直打滑;③车子转不进弯道介绍:这是调整轮胎下压力,前者是调低下压力减少阻力并加强直线性能。中者的问题也是因为轮胎下压力降低,令到车尾稳定度不足,赛车技师会适当跳高下压力。

而后者的问题同样是下压力过低,导致无法转弯,技师会大幅调高下压力。

悬挂系统

方案:①车子转不进弯;②车子弯道转太多了;③感觉过了几圈,轮胎就没了并开始失灵介绍:技师会针对悬挂的转向轴角度、外倾角进行调整。

前者是因为过多的正后倾角会导致转向变得吃力,所以技师会使用较低的正后倾角。

中者是车轮的外倾角过高,技师会将调低车轮的外倾角,降低过弯能力。

后者,这是因为弹簧系数变得过硬,降低轮胎抓地力及加快轮胎磨损,所以技师会调软弹簧系数。

传动装置

方案:①我达不到最高时速;②我的加速很慢介绍:这是因为转速表的问题。

如果是时速娶不到最大值,是因为转速表的限制,技师有可能会更换更高转速的转速表。

后者是转速表过大,技师会选用数额更小的转速表,令到你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加速。

调教编辑设定

这是完整的车辆调教,适合对设定有较多经验的玩家使用。

这个调教编辑设定比起赛车技师更加完善,因为玩家可以在试跑一条赛道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感受对赛车进行微调,经过千锤百炼之后,你会调教出一台适合跑特定赛道的赛车。

轮胎/刹车/底盘

轮胎配方介绍:轮胎配方为车辆所使用的胎种,而每种配方制作都配合指定的性能标准,或是特定天气或气候条件。

热熔胎最适合用于干燥条件,而相较于软配方,硬配方的轮胎更适合燥热条件。刻有花纹的雨胎较适合用于湿润赛道。全地形轮胎利用更深更宽的胎纹配合软胶,增强在泥泞和碎石表面的抓地力。

雪胎适用于极度寒冷的下雪情形。雪胎拥有上百个用于切入并附着于结冰地面的7毫米金属钉。

适合条件下使用适合的轮胎配方是掌控车辆的关键。

建议:《赛车计划2》的轮胎使用方案自由度比起《赛车计划1》要大很多,上一代那真叫“严苛”,因为参加1代的赛事是需要根据轮胎规则来替换,违规是要处罚的。而这一代就简单多了,你只需要根据气候、路面构造选择一种轮胎就可以了。

胎压介绍:这是你的轮胎起始压力。行驶过程中胎压会变换,其他变换的因素还有胎温、赛道表面温度及天气条件。调整你得胎压以实现最佳接触点、控制胎温,并使轮胎在赛道条件下发挥最佳性能。

较低的胎纹会软化胎体,并增加接触点的范围。这会减缓过弯的灵敏度并提升抓地力,但会产生更多热温及回转抗性。较高的胎压会硬化胎体,并减少接触点的范围。这会提升过弯的灵敏度并减少抓地力,但会产生较少热温及回转抗性。

为每个单独的轮胎找到适合的胎压是一大关键,将会影响轮胎磨损、过弯性能及车辆整体平衡。

建议:测试胎压,就得多跑赛道几圈,在开启车损、胎损时,就会显示胎温系数。

一般初始都是0.85bar左右,将胎压调至前、后胎压均调整至1.5至2.0bar。

多跑几圈为的就是令到四个轮子到达极限胎温(查看极限胎压),调整胎压,务求令到极限胎温之中四个轮子的胎压接近一致。

刹车压力介绍:刹车压力用于调整踩下刹车踏板时的刹车强度或性能。

较高的刹车压力提供更多刹车强度,代表车辆可以迅速减速,但也会增加死锁的几率。较低的刹车压力能为刹车提供更加的掌控并预防死锁,但也会减少刹车强度,并可能导致车辆发挥全部的潜在刹车技能。

找到适合的刹车压力平衡,便可进行紧急刹车,且不会在重度刹车时死锁。

建议:这个刹车压力一般是针对卡丁车、方程式赛车、超级房车使用,因为它们自身都具备非常稳定的刹车压力。如果你是觉得车辆在刹车时过分稳定,可以适当调低刹车压力。

而普通跑车、超跑这些赛车的刹车、稳定性都比较参差,可以说是不少都是刹车压力不太稳定的,你硬是要改,刹车的时候容易一下子锁死。所以建议你就不要改动它们的刹车压力。

前轮下压力介绍:前方下压力让你可以变更车头的空气动力。

调高前方下压力可提升车头在过弯时的抓地力,但会增加阻力并降低可达的最高速度。调低前方下压力可减少阻力并加强直线性能,但会降低车头在高速过弯时的抓地力。

切记要平衡车头与车尾的下压力,因为过多的前方下压力会导致高速时转向过度。相反的,太少前方下压力会导致车辆在高速时转向不足。

建议:一般来说,为求稳定前轮下压力会略微比后轮下压力要偏小,后者会偏大。调整时一定要确保两者相差的幅度不要超过0.05。

后轮下压力介绍:后方下压力让你可以变更车尾的空气动力。

调高后方下压力可提升车尾在高速时的稳定度,但会增加阻力并降低可达的最高速。调低后方下压力可减少阻力并加强直线性能,但会降低车尾在告诉时的稳定度。

切记要平衡车头与车尾的下压力,因为过多的前方下压力会导致高速时转向过度。相反的,太少前方下压力会导致车辆在高速时转向不足。

建议:跟前轮下压力的建议一样,为求稳定前轮下压力会略微比后轮下压力要偏小,后者会偏大。调整时一定要确保两者相差的幅度不要超过0.05。

纵向重量偏差介绍:前后调整重量平衡可调整车辆过弯时的平衡。

将重量移向车尾可让车辆更加轻盈,增加牵引,并减少过度动力转向(除非后轮超过负荷)。将重量移向车头会让车辆转向更加不足并减少牵引。那也可能造成动力转向过度。

找到直向重量分布,可让车子过弯时更平顺,同时保持良好平衡。

建议:纵向重量偏差根据车辆引擎所在位置(后置还是前置)以及驱动方式(前驱、后驱还是四驱)来安排重量偏差。

前者车头会稍重,中者是车尾稍重,后者相对平均。如果是前驱或者后驱,纵向重量偏差不要超过整体的15%。

另外还有横向重量偏差的挑战,这个就推荐你不要去改动它,顶多就是左右重量一起升,一起降而已,但千万不要出现一高一低,这样对转向只会造成负面效果。

悬挂系统

轮胎-后倾角介绍:后倾角调整转向轴的角度,从侧边视角来看,正后倾角代表轴心上方会指向车轮后方。

正后倾角会让车辆在高速时更稳定,增加转向的倾角增益。使用过多的正后倾角会导致转向变得吃力,并感到车辆变重反应迟钝。使用较低的正后倾角会让转向变得轻松,并减少地盘转移。

建议:大部分的车辆对于后倾角较不灵敏,所以最好与外倾角之类的设定一起使用。

轮胎-外倾角介绍:外倾角调整车轮在垂直轴心的角度,从前方视角来看

相关文章